实测教程“微信小程序麻将开挂免费软件”确实真的有挂
10
2025-01-30
临近春节 ,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察尔齐镇的“群众村晚”轮番上演。这天恰逢红旗村“群众村晚 ”的正日子,吸引了附近十里八乡的村民 。
察尔齐镇党委副书记帕海丁·甫拉提热情地邀请记者走进红旗村村委会活动大厅,感受红旗村“群众村晚”。
拜城地处天山脚下 ,冬天格外冷,室外滴水成冰。而大厅内,则暖意融融 。
《盛世欢歌》欢快开场之后 ,精彩节目便轮番上演。《月光下的中国》诗朗诵刚结束,民族舞者便踏上红毯;《花开中国》送上视觉盛宴,扭动的大红秧歌儿又把氛围推向了高潮……
村民亚库甫·吾斯曼和家人早早来到现场 ,占了个好位置。“演出让人眼前一亮,内容越来越丰富,看得真过瘾!”
“我最喜欢戏曲《京之韵》 。 ”
“我想学舞龙。”
“中国舞《红昭》真好看。”
村民你一言 ,我一语,争相跟记者分享感受 。
“春节要热闹,锣鼓加社火”。室内气氛热烈,室外锣鼓喧天。阳光下 ,踏着鼓点儿,金狮闪转腾挪,长龙盘旋飞舞 ,赢得在场观众的阵阵喝彩。
“今年是第五届‘村晚’,村民参与热情很高 。 ”红旗村党支部副书记阿里米热说。“老百姓口袋鼓起来了,脑袋也要‘富’起来 ,亮出咱们的精气神儿!”
这话,在邻村的李慧口中得到了印证。他是社火队高杆龙表演者 。“老百姓收入提高了,日子越过越红火 ,就想通过‘村晚’来展现精神面貌。”
2020年,红旗村注册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,整合土地资源 ,发展集体经济,村民收入从单纯的农耕收入增加了土地流转收入和分红。为了提升村民幸福感,村集体还出资30多万元为村民购买养老、医疗保险;成立福满堂日间照料中心,安置孤寡老人 ,不仅提供免费餐食,还能娱乐休闲……
“群众村晚 ”,兴起于2020年 ,从那以后就成了村里的“保留节目”,“村晚”年年办,村民年年追 。
2021年起 ,李慧便成为“村晚 ”舞台的“常驻”。每年春节,他都会提前返乡,跟镇上的社火队员操练起来。
之所以称之为“群众村晚” ,就在于整场晚会,都是群众自发组织,自编自导自演 。
“舞台、灯光 、动作 ,都不专业,偶尔还有小失误,但胜在有地域特色,又是村民唱主角 ,很有感染力,大家爱看。 ”阿里米热说,村民组建多个文艺小分队 ,从策划到排练,根本不用村干部督促。
要说,这些年节目有没有变化?群众最有发言权 。“最初以民族歌舞为主 ,现在形式多样。”作为忠实观众,亚库甫·吾斯曼亲眼见证了这场乡村文化盛宴的变化。
渐渐地,“群众村晚”也成了各民族文化融合、感情融通的载体。
红旗村不大 ,居住着汉族、维吾尔族 、柯尔克孜族等各族群众 。参与演出的西热尼古丽·吾斯曼告诉记者,“村晚 ”不仅是展示才艺的舞台,也是各族群众增进感情的好机会。“这段时间 ,我们一有空就凑到一块,一起出主意,就为了一个目标——把演出搞好,这种仪式感让彼此感情更深了。”
社火演员来自全镇13个村 ,每个村都有10—15名成员,有汉族、维吾尔族,还有柯尔克孜族和回族 。“对村民来说 ,不管年龄多大、平时在哪里务工 、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,每年锣鼓声快响的时候,大家就从四面八方回来了。”察尔齐镇副镇长古丽白克热木·吾斯曼介绍。
留心节目单就会发现 ,家国观念是“村晚”的精神内核 。朗诵《月光下的中国》、歌舞《花开中国》、歌曲《我和我的祖国》、舞蹈《盛世欢歌》……每一个节目都是对中华文化的微观诠释,串联成一场“村晚 ”,就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次生动实践。
察尔齐镇13个村 ,每个村都根据村情筹备了自己的“群众村晚”。“有些大学生返乡后想展现现代活力,比如流行歌曲 、现代舞蹈等,有的村老人对红色文化感情很深 ,用民族乐器为红色歌曲合唱伴奏 。”帕海丁·甫拉提介绍。
大学生的加入,给“群众村晚 ”注入了更多新鲜感。帕孜丽亚·卡迪尔是新疆大学大三学生,放寒假回家,正赶上“村晚”筹备 。听说在找维吾尔语主持人 ,就报了名。她的主持,让更多维吾尔族村民对演出的理解又深了一层。会后,好多人跑过来向她竖起大拇指。她动情地说:“有国才有家 ,习俗虽有不同,但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 。”
古丽白克热木说:“群众的热情、对乡土文化的热爱,串联起邻里情、家国情。办好‘群众村晚’ ,就是要让村民更加深刻感受到中华文化魅力,体会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和凝聚力。 ”
发表评论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